发布时间:2023-10-19源自:本站作者:小蓉阅读(179)
邓稼先(1924-1986)生于安徽怀宁县,是我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他是“两弹一星”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国核工业的奠基人。他的家人在他小时候就搬到了北京。一九四一年,他被西南联大物理系录取,留校任教于北大物理系。1948年,他在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获得了美国的物理学位。他于一九五○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参与中国首次原子弹设计。一九八○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级研究员。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中国研制核武器和核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时强调:“青年人要有担当的历史责任,增强前进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明大德,成大才,担当大任,力争做一个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让我们的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而奋斗的过程中,开出一朵绚烂的花朵。”
《百年巨匠》杂志为您介绍了100个伟大的人物,其中21个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尽管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但他们都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时代的潮流中开拓和创新,为民族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所遗留下来的思想精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百年巨匠——邓稼先》一书,将聚焦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先驱人物,揭开他从清华到“两弹一星”的蜕变历程。
邓稼先一九二四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第六世孙是清朝大书法家邓石如,他的父亲邓以蛰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7岁念完初中,在「学业有成,报效祖国」的一再要求下,陈炯明考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叶企孙和吴有训,并和杨振宁有过一段时间的交情和同学关系。一九四八年,邓稼先漂洋过海,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物理系,当时他才二十四岁。仅仅用了22个月的时间,他就以《氘核的光致蜕变》这篇论文的名义,拿到了博士学位,然后在毕业后的九天离开了美国。一九五○年十月,邓稼先出任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任所长。1951年至1958年间,他作为个人与合作者,对中国核电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一九五八年八月,为了加速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选派思想觉悟高、品德好、外语水平高、留过学的邓稼先到苏联来工作。邓稼先34岁,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核武器的研究上。
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苏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苏联单方面终止了中苏协定,撤出了所有的中国专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邓稼先从一个苏式原子弹的发明者,变成了中国原子弹的发明者,这其中的压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当时,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核武器的龙头在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在九院,而研究所的龙头在理论设计部门。
邓稼先考虑了很久,最终确定了三种主要的核弹设计方案,然后率领三支队伍,一起进行研究。在一些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科研项目上,他都是亲力亲为,亲自把关,最终拍板,不少计划书都是他亲手写的,没有署名。在我们国家共经历了45次核试,有32次亲身经历,15次是一线指挥。
在经历了三年的磨难之后,国防部在1962年向中央下达了命令:要在1964年、最晚在1965年上半年完成首枚原子弹的研制。同年,以周总理为组长的十五人中央专责小组,在十三个机关中,选出一万五千名工程人员,倾举国之力,支援原子弹的研制与爆破。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五点,号称“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先是一阵剧烈的强光过后,突然爆发出一道震天动地的轰鸣声,随后,一团巨大的火焰变成了一朵蘑菇云,直冲天际,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效应区,中国的首枚原子弹终于被引爆了!
没时间庆祝,也没时间休息,邓稼先就带着一群人,开始了对氢弹的研究。核弹属于核裂变,而氢弹属于核聚变。在邓稼先的带领下,上海华东工学院的于敏院士带领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氢弹研制方法,也就是后来的邓-余论计划。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八点二十分,我国首枚氢弹在空中爆炸,它的爆炸强度是一枚原子弹的一百五十倍。
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花了四年半,法国花了八年半,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颠簸的旅途,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对邓稼先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为了查明原因,他坚持要去车祸现场,并且暴露在了原子弹的残骸之下,他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九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因为他患上了癌症晚期。活到六十二岁。
“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百年巨匠·科技篇》顾问杜祥琬院士用这句最喜欢的名言来形容对邓稼先的钦敬之情:“在邓稼先的身上,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他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他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决定的。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 http://mingren.org.cn/gaoxiao/268.html
上一篇: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下一篇: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