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是 2025 年关注度和话题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站在产业高光中心的,是一家叫宇树科技的公司和其创始人王兴兴。
当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陷入 “量产焦虑” 与 “技术炫技” 的争论中时,王兴兴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早已演练过第三种可能。镜头记录下,配备有三根灵巧手指的宇树 G1 人形机器人在算法驱动下,平稳拿起物品,准确找到尺寸匹配的包装盒,并稳稳放入。
这种专注于解决实际需求的技术实践,恰是这位 “90 后” 民营企业家最独特的商业思维。与大众想象中高谈阔论的创业者形象不同,日常在公司,王兴兴处事低调,这个曾被外界误认为实习生的创始人,牢牢把准公司的核心研发方向。宇树科技的成绩印证了务实路线的价值,2025 年 6 月完成 C 轮融资后,宇树科技的投后估值将达到 120 亿元。
7 月 15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作为五位民营企业家代表中唯一的 “90 后”,王兴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产业判断:未来 3 到 5 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当下国内外出货量的增长证明,服务业、工业及救灾场景已打开突破口,但实现智能手机级的普及仍需全球协同。
如今,这个曾被资本质疑 “太年轻” 的创业者,正带领团队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之路:如何让 3.99 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像电脑、智能手机一样渗透日常生活。
7 月 1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 中外记者见面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2016 年 3 月,刚开始创业的王兴兴听闻,机器人领域曝出大新闻:谷歌试图出售其 2013 年收购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
就在消息披露前不久,波士顿动力刚发布双足机器人阿特拉斯 (Atlas) 第二代的运动视频,新版机器人不仅能搬运箱子,在雪地等复杂地形独立行走,还能在跌倒后无须人工干预自行爬起,在当时被视为 “机器人运动控制天花板”。拥有领先全球技术的波士顿动力依旧没能改变再次被卖掉的命运。Atlas 技术实现的背后是天价液压驱动系统和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单台造价超百万美元。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决定出售的理由很简单,当时运动型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尚不清晰,而波士顿动力短期显然无法交付消费级产品,集团不想再供养这个花钱不讨好的机器人公司。
“幸亏谷歌没有开发低成本电驱动四足机器人的计划,不然我的课题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王兴兴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受邀答复,他 2013 年到上海大学读研究生后开始研发四足机器人。初步学习既有技术后,他决定跳出主流的液压方案,尝试纯电驱动四足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后者工程量更小、成本更低。换句话说,纯电驱动机器人离商业化更近。
王兴兴给这款实验室中的机器狗取名 XDog,X 代表未知和神秘。在电驱动机器人的方向上,当时的电控系统、机械结构、控制算法等方面都不成熟,可探索的空间很多,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好在对他而言,机械工程正是兴趣所在。
7 月 19 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兴兴坦言,自己在读书期间 “严重偏科”。高中阶段英语大概只及格过 3 次,就是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考研时与浙江大学失之交臂。幸运的是,他 “总能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他从小对动手制作各种小东西充满兴趣,初中时尝试过自制微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本科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那时就用 200 多元造出了有 14 个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研究生阶段也如愿报读了机械工程专业。
“很多你认为值得做、有价值的前沿方向,在初期往往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 为了这款纯电驱动机器狗的诞生,原本在 2015 年年中毕业的王兴兴特地申请了延毕半年。他当时比较开创性地使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直驱的动力方式,使机器人实现了直接力控,极大简化了机械复杂度及成本。同年,他拿着这款机器人参加了上海的一项比赛,赢得二等奖,得到 8 万元奖金,去掉研发投入的 2 万元,还赚了一些,算是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研究生毕业后,王兴兴凭借研发成果获得了去大疆工作的机会。试用期期间,XDog 测试视频被海外媒体转载,意外火出圈,当时有人联系他买机器人,也有人愿意投资。王兴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确定这一基于兴趣的创新得到了市场认可后,他才坚定辞职创业。
早在本科阶段开始研发机器人时,王兴兴就想过 “能不能商业化” 的问题。2013 年开始做电驱动机器人之初,他还动过 “辍学创业” 的念头,最终因 “市场前景不明朗” 而打消。在他看来,年轻一代创业者更多由 “兴趣驱动”,从事科技领域,不同于上一代企业家由市场或资源驱动而较多从事传统行业,新兴领域面临更多质疑和不确定性,“更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
2016 年 8 月,王兴兴在杭州创办宇树科技。当时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起步,开始有人形机器人集群表演登上舞台。有很多投资人问王兴兴做不做人形机器人,他都斩钉截铁地回绝了。
“最大原因是当时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控制技术还不理想,性能上不去,看不到实用价值。” 王兴兴坦言,从现实角度看,当时的四足机器人比两足更稳定、比多足更简单,适用的场景更多。2017 年 9 月,宇树科技发布了首款产品 —— 名为莱卡狗 (Laikago) 的四足机器人,并开始接受意向订单。
2018 年,王兴兴遇到了创业后的第一道坎儿,公司两年前拿到的首笔融资即将耗尽。碰巧后续投资方突生变故,原本计划给宇树科技的投资也取消了。公司最艰难时,账面只剩一二十万元,王兴兴停了自己的工资,拿出部分积蓄,维持员工薪酬。
“那时机器人赛道还很冷门,公司估值很低。” 拉投资期间,王兴兴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狗能做什么?面对投资人天马行空的设想,他不会配合着讲一个宏大的故事,而是把答案拉回现实:先把东西做出来,一定会有科研机构买。这样 “保守” 的答案,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保持公司调性、反选投资方的隐形门槛。
变量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鹏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在 2018 年投资了宇树科技天使轮,第一次见面,他们坐在宇树科技办公室一角的沙发上,聊了两三个小时,王兴兴给他的印象 “特别务实”。每次问到某个技术卡点能否短期攻克,王兴兴都会很严谨地回复,这一 “卡点” 背后还有哪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当时的工作重心在机器狗本体的研发上。” 王兴兴回忆,在技术还不成熟时,仍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突破,整个过程至少要熬 3 年,甚至 5 年,直到机器狗这个平台变得更强大、更成熟,成本和价格都进一步下降,才有资格寻找更多应用场景。
目标明确后,王兴兴在创业初期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不碰消费市场。他很清楚,为了消费市场而做小型产品,会导致高端技术用不上,难以形成技术壁垒,还要花费大量人力打磨 “卖点”。而在科研市场,宇树机器狗的比较优势凸显,与波士顿动力的功能相当,但明显更便宜,加上电驱动系统带来的高灵活性和开放度,更便于用户二次开发。更关键的是,科研市场的产品反馈还能给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带来成长方向和养分。
注重实用性的产品战略让宇树科技尝到了甜头。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不仅适用于教育、娱乐等消费级市场,也能满足行业级应用需求,如复杂地形巡检、安防等。2024 年宇树科技机器狗年销量高达 2.37 万台,远超波士顿动力同期 1000 台左右的全球出货量,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当之无愧的 “销冠”。
2024 年 6 月,宇树科技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 G1,这款机器人凭借 3.99 万元的 “亲民” 定价和稳定的运动性能,在市场上引发广泛关注。2025 年 5 月,宇树科技宣布,G1 已收到超过 5000 台订单,意向订单金额超过 2 亿元。
如今,宇树科技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王兴兴感慨万千:“创业是一场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旅程,但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名人网-有影响力的中国名人门户网站【官网】 > 90 后王兴兴:偏科者的逆袭
热门信息
阅读 (1442)
1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312)
2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1112)
3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阅读 (1029)
4 全国28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阅读 (1026)
5 做你自己,不要刻意去取悦别人